(相关资料图)
1896年,西班牙作曲家、吉他演奏家塔雷加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。在夕阳的映衬下,山岗上的旧宫苍茫神秘,激起他一腔幽思,古典吉他名作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》就此诞生,凄婉的曲调将往事娓娓道来。
格拉纳达背靠西班牙内华达雪山,地处达罗河与赫尼尔河汇合处,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。8世纪初,来自阿拉伯地区的摩尔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,给当地带来了农业技术、科学和植物学知识,促进了诗歌和文化的发展。11世纪初,格拉纳达成为独立的苏丹王国。在近8个世纪的岁月长河里,摩尔人在格拉纳达留下鲜明的文化烙印,并与罗马文化、犹太文化相互碰撞交融,铸就了绚烂多姿的安达卢西亚文化,也涵养出独属于格拉纳达的城市气质。
与印象中浓烈的西班牙色彩不同,格拉纳达的美温婉宁静。走过狭窄的石板路,白色的房屋简单质朴,旁边的花园繁复灿烂,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谐搭配。这一刻,你或许就理解了法国文豪维克多·雨果笔下的话:“(格拉纳达)带着优雅和微笑,带着闪烁的东方魅力,在明净的苍穹下铺展。”
多元文化在格拉纳达融汇交织,如同一块斑斓炫目的调色板,伫立在萨比卡山岗上的阿尔罕布拉宫尤其璀璨。这座宫殿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,整体建筑宏伟壮观,其中的纳塞瑞斯宫更是吸引无数游客。复杂精美的泥墙、瓷砖和花纹浮雕,精雕细刻的天花板与几何图案组成的钟乳石状拱顶,以及镶嵌在墙壁上繁密的阿拉伯铭文,处处呈现设计的巧思。
跟随长长的参观队伍行至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子庭院,笔者立刻为其精致的建筑风格所震撼。狮子庭院代表了当时摩尔艺术和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准,对此后几个世纪的建筑风格影响深远。从流水、光线到颜色,庭院细节充满巧思,注重自然线条与结构。规整的矩形院落环以124根大理石圆柱,柱身雕刻植物图案,饰有蜂巢结构和菱形图饰。设计者还别具匠心地将多根玲珑精巧的石柱设计为合抱,既满足结构上的支撑需求,又增添庭院的视觉层次。
从柱间望向庭院中央,喷泉以白色大理石为基座,由12头狮子环绕守卫。狮子口中流出的水汇至地面的两条纵横水槽,继而流向围合庭院的4条走廊,既防止喷泉池中的水过满溢出,又对宫殿起到降温作用。这里一年四季流水潺潺。在当时,水是地位和富饶的象征,也是阿尔罕布拉宫建筑设计的中心元素。为了将水引向高山之上的宫殿,当时的摩尔人建造堤坝,将几公里外的达罗河水逆向引流,结合水轮等设施让水流得以抵达高处;最后通过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和复杂的液压管线网络,将水运送到阿尔罕布拉宫的各个角落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项目组曾经评价道:“这些古代花园对现代水利技术仍有启发。”
阿尔罕布拉宫的兴衰为格拉纳达留下历史与文明的深刻印记。1492年,西班牙国内收复失地运动告捷,摩尔人离开西班牙。阿尔罕布拉宫逐渐湮没于历史尘埃。直到300多年后,美国作家华盛顿·欧文前往格拉纳达访古探幽,停留3个多月,写下集随笔与传奇于一体的《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》,让这座宫殿重新走入世人视野。
夕阳西下,登上与阿尔罕布拉宫遥遥相望的圣尼古拉斯观景台,碧蓝色的天空被晚霞染成紫红,白色城镇随余晖消逝逐渐入睡,古老的阿尔罕布拉宫雄踞于树木葱茏的山巅,愈发显得气势恢宏。回望历史烟云,不禁令人想起欧文所言,“在这里,感官的享受虽十分豪华,但思想和幻想之丰富多彩却更胜一筹”。
标签: